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默默耕耘的文化

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有澎湃的熱情,才會'傻到'要接觸大眾事務,但往往忘了保護自己,受傷後自艾自憐,或者轉而找到一些怨恨大眾、環境的理由。社會上像這樣一時激情沖昏頭,演變到最後害己誤人的戲碼,此起彼落到處上演
所以奉勸:如果要參與大眾事務,就應從建立自己正確心態開始。
如果 您是看到
這樣戲碼的旁觀者,也請記得要多給予諒解、鼓勵與建議,不要漠視不管,最好不要再頭頭是道的唸不停、帶頭落井下石。

包括花博 '城市花園'的事務在內,我們都必須體認到:所有令人興奮的事務 ,都難免要進入到這樣的流程:

政治人物 → 公務人員 → 法律規範

尚未建立正確心態時,每個人的情緒,漸漸就會隨階段而轉變:

熱情理想 → 積極處理 → 告發懲罰

然後再大拜拜式的,大家回頭異口同聲譴責一下當初那個最有理想與熱忱的政治人物,甚至把他當初的動機
扭曲為不純正。於是,熱情的台灣人就這樣冤枉的讓人看成 '整體的短視與缺乏自信'(參閱引用社論)。幾次循環下來的情緒就會變成:

憤恨報復 → 應付
漠視 → 防範、冷淡、灰心、猜疑、牽制...

常此以往,空轉、虛耗大量社會成本,全體原地踏步、心情不好,實非 您我之福。
現下癥結節點似乎不在法律規範,好比:衣服醜就不穿,這樣更不禮貌。既然漂亮衣服還沒做好,而改變制度也不是一兩天就好,要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還是可以簡單的由心態(mindset)做起:

1.參與大眾事務從建立自己正確心態開始,保護自己,告訴自己:既然要做就要衡量自己經受得起的批評,有錯就改,不責怪大眾。
2.不做表面的批判,多鼓勵,多建議,不責怪主導者。

心態正確溝通才會回歸理性,相
體諒與扶持,從上述的惡性循環中跳脫出來,一起回到最初的熱情,再接再厲,做好下一件事。

在停筆前,避免不必要的誤解,也是承續本文主旨,必須再次聲明:
表彰負責花博的 勞苦官員們,盡管必須盡一切可能地為社區爭福利,我們要表達是:誠摯的鼓勵與完全的諒解。

引用社論:

只問收成不願耕耘的文化

  • 2009-03-13
  • 中國時報

 體育是國力的延伸,從經典賽到曾雅妮,反映出的不只是政府有沒有重視體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凸顯出台灣人整體的短視與缺乏自信。

 運動若沒有正確的制度與科學的訓練,整體實力就是不會進步。沒有自信的台灣人將棒球運動看作民族自信的象徵,卻從不思考如果要打敗日本韓國,台灣到底需要幾個陳金鋒,而要培養十個陳金鋒,台灣又需要怎麼樣制度與科學的配合。

 基層教練為了短期勝負操勞選手,看不到長期下來折損多少人才。職棒打了二十年還在草創,還在要求球員共體時艱,不願建立二軍。

 台灣人的短視不只表現在體育,文化同樣如此,《海角七號》熱賣,只看得到媒體與政治人物搶搭熱潮盡情消費劇中人物,沒有人願意,或甚至沒有人有能力告訴我們,如何讓台灣年年有《海角七號》?如何讓十個魏德聖出頭?

 不管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這塊土地是個令人驕傲的地方,那是因為我們有陳金鋒、王建民、曾雅妮、魏德聖等。但是台灣人很少想到,我們的整體環境每年都在抹煞許多潛在的陳金鋒,勸退下一個魏德聖。

 台灣政府不分藍綠每年編了大把預算給外交部,卻看不出體育外交對台灣國際能見度有多少幫助,這是政府腦袋的問題,而不只是政府有沒有打算出錢的問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換了腦袋,不再只會看短線的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