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這麼稱呼我們所處的這一代,是觀察目前年齡約在60~70歲那一代的法國人,我們大約跟他們差了3、40年,他們與我們這代有許多共通點:由於當時整體經濟處於起飛階段,他們的童年都是看著一切蓬勃成長,家境逐漸富裕,他們的世界觀正好與父母的說辭一致:只要你.....就會.....。一切都是那樣的理所當然,這是個'理所當然'的世代,沒有達不到的事,但是,如果有人往外面的世界注意一下,很快就會發現真相:其他地區許多人可是努力一輩子什麼都得不到,「原來,我們只是這個楚門世界(The Truman Show)的一角。」許多人渴望得到的事物,卻是我們日常的呼吸、喝到的水那般希鬆平常,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這個神話也會像任何事物一樣:一切終將被宇宙無情的蝕毀、夷平........
法國的'理所當然世代'進入工作職場的時機,正是遇到能源危機、產業外移的時候,當時已整合上中下游的龐大企業集團逐漸的分崩離析,對當時大量的白領、藍領組成的新家庭造成生活上持續性的壓力,一切都不再是理所當然,高成就、高所得然後高失業造就了成千上萬的躁鬱症與憂鬱症的夫妻,越是聰明的人,常常是病起來越嚴重,最嚴重的事情發生常常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時這些夫妻錯估了局勢,認為春燕會再回來,而且認為對方'理所當然'的要負最大的責任,想要改變不可能'立即'的改變。
憂鬱症患者在言語與神情上常顯得漫不經心,這讓身旁的躁鬱症患者常會不知不覺的感到不被重視與憤怒。躁鬱症患者的樂觀與好脾氣常被憂鬱症患者不經意的視為'理所當然'或是過度天真。
由於'理所當然世代'的世界觀是被蒙蔽的,因而常在小小的付出之後就要求許多回報,他們幾乎都把中古世紀那些殉道者前仆後繼的事當作另一個星球的故事書。
由於太太也在工作賺錢,又要操持家務,當時的丈夫雖然壓力大,但在相處上多是盡可能的和顏悅色,但太太工作、家庭兩頭燒,多是要求平等或是情緒不穩,至少不會像個小鳥依人般的撒嬌,之後又對自己的情緒化感到懊惱,長期下來夫妻間產生許多壓力。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新興都會的夫婦婚後,兩人忙著工作,小孩因扥育而疏於照顧。出了問題,才會拿上一代的方式來指責對方。
總總原因,'理所當然世代'最後不約而同的高喊:「獨立自主!」成為有史以來最多孤獨終老的"孤老世代"。
這就是目前年齡約在60~70歲世代的法國人,有老伯伯、老嫫嫫,就是沒有一對的,他們最喜歡找年輕人聊天,但是只有少數年輕人有耐心與愛心,大多是自顧不暇的年輕人。
也許, 您會問:他們的子女呢?
是的:他們也有名稱:'不婚世代'。因為他們厭倦了從小看到大的'躁鬱症'大戰'憂鬱症',這些人發現一種現象:同居都好好的,一結婚就鬧分裂。
除非, 您不是個家庭價值中心論者,不管 您願不願意,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年代,面對'孤老的世代',我的選擇:做好個人情緒管理(管理不等於壓抑或舒壓,請洽 您的心理或婚姻諮詢師),以家庭為中心,以配偶為生活中心,其實躁鬱症只是樂觀多了些、憂鬱症只是悲觀多了些,正好可以相互補正對事物的評估,在家庭的這個避風港中,不苛責對方、不放肆、不爭是非對錯、不賭氣,在吵架前盡可能把握這個自我超越的修行機會,先對對方宣告:「我才不上當、我經得起你(妳)的考驗!」,讓吵架變得有藝術、有智慧。
時間是感覺的殺手
當彼此都累了的時候,時間卻常在此時更加無情的催促著,疲倦時的言談,會令三歲大的小孩哭鬧不休,疲倦時的言談,同樣的會使成年人不經意地把彼此的期望當成無理的要求,而使得最親愛的人傷痕累累,意識到此,要學會掛在嘴邊,常互相鼓勵:「你(妳)已經很棒了!」來強調那不過是個"建議"而不是"要求",把彼此身心修補好,老來好作伴。